党建“红引擎” 激活一池“春水”
来源:  渝西都市报
时间:  2023-08-02 11:37:49

7月31日,记者在永川区三教镇玉峰村了解到,该村夜市项目设计方案包括主题街区、休闲娱乐区、闹市街区,已完成两次设计方案修改,方案将于近期确定后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依托永川高新区三教产业园不可利用的边角地,不仅有效整合了土地资源,提质完善产业园生活娱乐配套服务,还是该村紧盯产业园发展红利,激活集体经济潜能的有力抓手。

玉峰村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三教产业园核心地。长期以来,玉峰村却守着产业园这个“金饭碗”过着“穷日子”,村集体经济不仅增长缓慢,还因过去修路欠下了100余万元债务。2021年,村支“两委”换届后,组成了文化普遍提升,年龄全面下降的“一升一降”“两委”班子,创新意识、创业干劲不断提升。


【资料图】

面对摆在眼前的明显区位优势和村集体欠下的高额债务,该村党总支就解决“如何壮大集体经济,鼓起农民钱袋子”问题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拿出具体办法,以党建“红引擎”激活了村集体经济一池春水,跑出了强村富民“加速度”。如今,村里不仅还清了集体经济债务,经营性收入还达到了680余万元。

“党建红”,破解“两难”实现“三赢”

在过去,一边是产业园有大量的用工需求,却苦于无平台对接,招工难,一边是村里富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转移,就业难。玉峰村党总支在深入调研产业园用工情况和村劳动力现状后,找到了“党建红”引领打开破解“两难”问题的“金钥匙”,引导成立悦峰商务有限公司,为企业和村民搭建平台,不仅“两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还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实现了“三赢”的可喜局面。

2020年底,刚从部队退役回村担任党总支副书记的李小江客观分析了玉峰村的区位优势,建议从建强党组织堡垒发挥党员作用开始,积极打造“红衣蓝领”党建品牌,为产业园、村民搭起了用工就业“连心桥”。

在村党总支组织下,建立起了一支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群众广泛参与的红衣志愿者队伍,通过建立用工数据库,形成“企业下单+红衣派单+村民接单”的就业服务模式。

起初,无论是产业园企业还是村民都对这一模式存在担忧,企业担心不可持续,村民担心缺乏保障。为破解这一难题,该村党总支发动“红衣队伍”对辖区村民进行摸排登记,挨个走访企业,了解企业需要的技术工种,组织有就业意向的村民免费进行定向培训,助力他们取得相应技术职称,为企业量身定制用工服务。通过举办村民培训班,先后培训职业技术工人1000余人。

在强化保障上,玉峰村创办了村集体独资企业——悦峰商务有限公司,为登记务工的村民购买商业保险。按推荐就业、企业认可的程序,采取企业直接与村民签订劳动合同和委托公司进行管理并购买“五险”两种方式,由企业和村民自主选择。“红衣队伍”点对点输送、一站式服务,做到动态跟进、服务跟进、维权跟进三落实,解决了产业园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问题,促进了党建与服务产业园工作的深度融合。

目前,悦峰已打造成为产业园用工平台的一张名片,“招工用工找悦峰”成为产业园企业的共识。该平台已服务和正在服务的企业达20余家,为企业推送务工1230余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280余万元,其中一部分利润投入到村便民服务中心扩建翻修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村党总支也因此荣获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党建红”,激活内生动力实现“两利”

靠提供用工输出赚取佣金,促进村集体经济增长的模式明显单一。有没有更好的路径,既能让村集体的“钱袋子”鼓起来,又能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该村党总支在寻求新的增长点和产业发展突破口上下功夫。该村依托“党建红”不断激发党组织内生动力,实现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两”增长。

在一次与自嗨锅对接劳务输出的过程中,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江了解到该公司有大量的生鲜原材料需求。经过多次对接,双方达成了共建生鲜基地的协议。为加快协议落地见效,该村党总支随即组织“红衣队伍”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和摸底工作,党员带头签订合同,将村里闲置土地集中流转,建成了年产400吨生鲜产品的供应链基地。该基地每年为村集体收入增长贡献50余万元,让广大村民也从中获益。

同时,玉峰村另一个厂房租赁项目也将建成落地,项目集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厂房出租和提供劳务服务两结合,让更多村民就近务工、返乡创业、增收致富,实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

2022年,玉峰村争取到2000亩宜机化改造项目,“党建红”引领3户返乡创业主流转土地1000余亩,实现了土地租赁溢价收入,成为集体经济的又一增长点。村集体自留200亩土地进行统一规模种植,成立综合服务社,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发展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经济效益和创业机会,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激励村民跟着党组织干事创业。

“党建红”,创新“飞地抱团”多元发展

随着产业园的发展和村里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剩下一些不便于利用的边角余料地块,不好规划、不便利用,被形象地称为“飞地”。该村党总支发挥“党建红”示范引领作用,打通边角余料地块界限,将“飞地”整合起来,创新试点全区首个“飞地抱团”项目。

为改变过去靠“收租吃饭”单一的集体经济模式,村“两委”积极探索资金投入型、资产盘活型、资源利用型、项目拉动型等多元化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飞地抱团”项目得到永川区农业农村委大力支持,将全区14个镇街31个村的乡村振兴扶持资金集中起来,形成拳头效应和利益联结机制,由玉峰村成立悦峰众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有限公司,31个村为股东,参与分红,玉峰村负责项目运营。

该项目总投资1100万元,占地20余亩,预计今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在玉峰村形成集生鲜原材料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劳务服务与物业出租相结合,服务产业园发展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每年将带来80万元至110万元的收入,持续为村集体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渝西都市报记者 肖必胜

标签:

猜你喜欢